李梅油画花卉《勿忘我》欣赏
成交价:单位rmb未成交 尺寸:100×80cm 年代:1996年作 作者:李梅 材质:布面油画 签名:马路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说明:马路(1958-)北京人。现为中央美院油画系列主任、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84年入德国汉堡造型艺术学院学习。1984年回国后一直任教于中央美院。1994年作品《养儿之喜》获优秀奖。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表现艺术展”、“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油画年展”、“杜塞尔多夫国际艺术大展”等重大展览。作品为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及海内外藏家广泛收藏。出版有《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马路》专集。 马路对20世纪末中国美术的贡献在于他用新表现主义的风格记录了中国一个焦躁而混乱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传统的思维大厦轰然倒地,而新的精神支柱甚至还未找到奠基点。当然,马路的艺术只是画家心境的无奈自由,但因其感情的真挚和直觉的锐利而具备了阐现实文化的意义。同时,马路在色彩和造型上的出色追求表明,他不仅曾经是新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始作俑者,而且也是一个只倾听自己心灵歌唱的艺术家。在马路一系列时而疾风骤雨、时而喃喃自语的作品中,西方的圣乐在逐渐远,而东方的智者之声日益高亢,这既值得鼓舞又使人忧虑,因为内容与形式已经使马路显出某种彷徨和局促。—《马路》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 马路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具体的形象作为依据。不论是事先设想的,还是在绘画过程中浮现的,都来自身边生活中的形象,而画家的责任通常是将几个具体形象的聚合和改造。这并不意味着画面形象与日常视觉感受的简单对应,因为形象在马路眼中不光是画面的主体,背景、环境和前后空间同样具有意义。于是空与实的交替转换打破了日常习惯的视觉经验和传统的视觉和谐,同时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马路在作画之前常常存在着两种创作状态:一种是有一个较明确而是相对概念化的设想,表达一种显见的思想或情感;一种则是摈弃理性的设计,而以含糊的感觉为依托。无论面对何种状态,马路都遵从画面,在绘画过程不断修正最初的构思和形象;或者心随“绘画的逻辑”,并与其配合,使含糊的感觉不断具体而明晰。其中绘画与静观、体会和想象不断交替反复。 “最后的结果,往往超越了我的思维能力,使我觉得我的思想不如我的绘画更接近真理。”—《中国当代油画现状》1993版 从1989年以来,马路的艺术风格出现了相对稳定的趋势,题材和主题逐渐退隐,而以意象和形式来直接打动观众。意象指画面上一切可以辨认的人物、环境和物体,但作品的目的又不在表现具体的选择。—易英(美术评论家)
|